政策支持、督促激勵,讓農民有更多幸福感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見實效(民生視線)

本報記者  馮  華  郁靜嫻

2020年07月10日09:3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月20日,從空中俯瞰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沙村鎮鳳崗村,紅瓦房與泛黃稻田相映成趣,一幅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
  人民視覺
  制圖:張芳曼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

  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為主攻方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兩年過去了,這項工作進行得怎麼樣,農村面貌發生了哪些變化,還面臨哪些問題?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扁擔“退休”了,農戶用上水沖廁所 

  干淨衛生,住著舒坦

  “拆掉?不行!還要用來澆菜呢!”去年8月,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道場鄉道場浜村村民沈樹強站在自家院裡的露天旱廁邊上,想都沒想,一口回絕了上門勸說他改廁的村干部俞建偉。

  俞建偉告訴記者,道場浜村屬於半山區,一直延續著用糞水澆地的老習慣,全村陸續建了15個公共旱廁,有的村民就連家中還保留著這種老式廁所。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廁是“細胞工程”,也是頭等大事。俞建偉多次登門勸說,沈樹強終於簽下了同意書。如今,沈家的小院變了模樣:院門口擺上了一盆盆綠植,虎頭茉莉吐著芬芳﹔角落裡,原來的旱廁填上了,騰出的地方圈養了幾隻雞,雞糞用來漚制肥料,解決了老沈的澆菜難題。

  無獨有偶,在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峪鎮北澗溝村,71歲的農民蘇林峰正張羅著把原來的扁擔、鐵桶、糞勺收起來。“今后再也用不著挑糞澆地了,夏天挨熏、冬天挨摔。”蘇林峰一邊感慨,一邊讓兒子給自己拍了張挑著扁擔的照片,留作紀念。

  “現在跟城裡人一樣用上了水沖廁所,這些扁擔都‘退休’嘍!”走進蘇林峰家的衛生間,牆壁、地面都鋪了白色的瓷磚,水沖馬桶、熱水器等一應俱全。“屋裡屋外,干干淨淨,住著舒坦!”他說。

  “改廁的關鍵在於改水,一是自來水的供給,二是下水道的鋪設,三是污水的集中處理。隻有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才能像城裡人一樣用上水沖式廁所。”邯鄲市生態環境局峰峰礦區分局局長張清強介紹,2019年,峰峰礦區啟動全域污水治理,目前區內農村基本實現污水管網全覆蓋,普通農戶幾乎都用上水沖式廁所。分局水環境管理科科長田明告訴記者,他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主城區周邊村庄並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靠近中心鎮的村庄就近並入兩家鎮污水處理廠﹔剩余120多個村利用高低落差的地形,用高差勢能代替電能,利用無動力生物處理池,將處理后的污水直接用於灌溉農田、林地,實現了資源化回用和污水就地處理。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司長李偉國表示,近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短板,農村“臟亂差”問題在一些地區還比較突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村庄面貌明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水平得到了極大提升。全國90%以上的村庄開展了清潔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東部部分地區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90%﹔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已覆蓋全國84%以上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村庄美得像幅畫,農家樂引來八方客

  環境變好,荷包更鼓

  “村裡美了,心裡更爽快!”走進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長埠鎮木馬村,蜿蜒入戶的道路干淨整潔,兩旁是蔥蔥綠意,遠處是巍峨青山。村民凌賢榮高興地說:“污水處理讓巷道更整潔,還用上了跟城裡人一樣的廁所。村庄美得像一幅畫,大家心氣十足,都想著怎麼把日子過得更好!”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研究員鄭向群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完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讓農村面貌發生了較大改觀,農民群眾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更長遠的影響則是對農村產業振興和農民精神風貌的提升、促進作用。

  “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逐步完善,農民在農村也能享受到和城裡一樣的生活,農民工願意返鄉,年輕人願意留下,外面的人才也能吸引過來。另一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了農村營商環境,為吸引人才、資金和資源,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村經濟繁榮,發揮極大的作用。”鄭向群說,在這一過程中,農民的思想意識也在逐步提升,主動維持良好的衛生環境,逐步適應和融入現代生活方式。

  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蜻蜓村,村民們就嘗到了“梧桐花開鳳凰來”的甜頭。

  這兩年,蜻蜓村以改廁為切入口,污水管網覆蓋全村,家家房前屋后栽樹種花,8000多株丁香、雲桑、連翹花團錦簇。“每年6月,薰衣草盛開,村裡也熱鬧起來了!”村民張月富和好友陳金利原本在城裡的餐館打工,幾年前,倆人回村裡合伙開辦了農家樂,“開張第一天就來了20桌客人,當天的營業額達到6000元。”

  村支書馬元告訴記者,去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旺季時每天都有2000多人來村裡游玩。鄉村美了,不僅引來了人流,還吸引了資本。在一次農博會上,馬元認識了甘肅名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經理何仁。經過多方考察,何仁在村裡流轉了300畝土地,先后投資9000余萬元,建設了集農事體驗、垂釣休閑、住宿度假於一體的農村風情運動休閑中心。企業的入駐,給蜻蜓村注入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對於未來的好日子,馬元和村民們信心十足。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產城融合中心主任、研究員陳偉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第一抓手。消除農村廁所糞污、生活污水和垃圾帶來的環境臟亂差,不僅能夠切實改善民生,還有利於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即使到2035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仍有超過3.5億人生活在鄉村,必須把農村環境治理好。”

  垃圾分類贏積分,環保屋裡實惠多

  “用”“管”結合,重在長效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專家也表示,由於我國農村面廣人多,各地發展不均衡,還存在技術人才支撐不足、資金投入缺口較大、群眾動員不夠充分、長效機制尚不健全等問題。

  鄭向群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前還缺乏簡單實用的技術與模式,一些地方簡單移植城市或其他農村環境治理的技術模式,容易造成水土不服。此外,人才短缺也是大問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僅僅是個力氣活,還是個技術活。以農村改廁來說,無論是專業施工隊伍,還是農民自主投工投勞,普遍缺乏技術指導和培訓,導致新改的廁所質量不高﹔對農村污水治理來說,工程設計和建設技術含量高,農村普遍缺乏能夠正常操作和管護的專業人才﹔對垃圾處置來說,光是一個垃圾分類收集,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的農民就難以做到。”

  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表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看“整”和“治”,更要看“用”和“管”,整治工作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構建長效管護機制,讓人居環境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那些取得良好成效的美麗鄉村,都很注重管護機制的建立。

  在吳興區道場鄉,每周二和周四是黨員干部的“固定下村日”,分別到聯系村和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入戶宣傳及人居環境提升志願服務活動。

  啥是易腐垃圾,啥算其他垃圾?過去,村民誰也沒有概念﹔經過黨員的科普宣傳,大家都一清二楚。“菜葉子屬於易腐垃圾,舊電線屬於其他垃圾,再也不會搞錯了。”垃圾分類實施以前,錢山下村村民費曉平的家門口經常堆著許多雜物,如今他不僅學會了垃圾分類,還常常主動宣傳環保知識。

  “滴——”一輛環衛清運車停在費曉平家門口,保潔員對門口兩個貼著不同標簽的垃圾桶掃碼、稱重、收集,相應的信息和積分落到各家垃圾分類賬戶。

  “從7月份開始,村民們就可以使用環保積分兌換生活物品了。”錢山下村黨支部書記李培賢介紹,村裡從第三方公司請了5名保潔員,3名負責垃圾收集、清運,2名負責河道保潔。為了提高村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村裡還設置了環保屋,採購了洗衣液、紙巾等一批生活物品,村民們可以憑借積分兌換。

  鄭向群建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應當發揮政府、農民、企業和社會力量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主體作用,建立健全農民參與機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個大市場,潛力巨大,要進一步探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局面,讓企業發揮更大作用。

  李偉國告訴記者,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中央預算內投資也將繼續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今后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強化政策支持、督促激勵和技術支持。“今年,中央財政還專門拿出4億元對整治成效顯著的地方進行激勵支持,我們也啟動農村人居環境問題隨手拍,發布了農村戶廁改造3項推薦性國家標准,建立農村改廁技術咨詢雲平台,組織編制了農村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指南,並遴選了9種典型模式,多措並舉,確保今年底按時保質完成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讓農民有更多的獲得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0日 19 版)
(責編:於子青、王政淇)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4. 全國就業人員達7.5億
  5.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